Search

<<小兒過敏科見聞>>

網誌版有圖 便於閱讀

  • Share this:

<<小兒過敏科見聞>>

網誌版有圖 便於閱讀

https://peddythepediatrician.blog/2018/08/01/pediatricallergyrotation/

R2的第一個月以小兒過敏科的elective拉開序幕。這是一個輕鬆的rotation,卻學到了很多重要的觀念,像是如何判斷病人是否真的有過敏、是對甚麼東西過敏等等。身為一個長期受過敏困擾的患者,很多時候我的問題其實是幫自己問的XD 小兒過敏科在美國是個中等競爭的次專科,申請人數跟錄取人數大概1:1。我的主治醫師也是我們program畢業的,fellowship選了一個跟internal medicine combined的program,畢業後就連大人都可以看了~~這科的生活品質真的不錯,醫療糾紛少,很多病人都只是來打allergy shot,也不用醫生看診呢。如果選擇不去看住院病人,免疫那塊就很少用了,在診所裡就是看過敏氣喘,真的挺愜意的。

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見聞 (請注意: 本篇無意提供診斷,只是敘述一般情況。若有疑問請跟您的醫師討論,切勿自行診斷治療)

1. 過敏性鼻炎跟非過敏性鼻炎的差別: 對過敏科醫師來說,過敏指的是IgE mediated hypersensitiy (type 1)。很多病人來說自己有鼻子過敏,噴了藥房買的steroid spray(像是Flonase, Nasacort)症狀也不見大幅改善。過敏檢測全部陰性。病史一問發現他們的症狀在季節變換(尤其是秋天)或聞到香菸、香水時特別明顯。這樣的患者有很大的機率得的是非過敏性鼻炎,要噴抗組織胺效果才會顯著。

2. 真正的食物過敏(IgE mediated)通常發生在20分鐘以內,最晚2個小時以內,很少超過的2個小時的(有例外像是alpha gal allergy但少見)。很多病人的主訴是我昨天晚上吃了蝦子,早上起床發現全身長疹子,這樣算是食物過敏嗎? Well..對過敏科醫生來說,這不是真正的IgE medicated過敏。這樣子的病人很多都有demographism,體質本身就容易出疹子,蝦子頂多只是trigger,但不見得每次吃蝦子都一定會長疹子。真正的食物過敏是每吃必中的,不會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。另外,疹子不見得是食物造成的,有可能病人剛好生病,又剛好吃到一個新的東西,出疹子就被以為是那個新食物造成的,其實只是碰巧。

3. 過敏原不是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的元凶,頂多只是加重因子。異位性皮膚炎的元凶是skin defect (皮膚無法保水),因此勤擦乳液是最有效的方法。

4. 80%以上的小朋友在五歲前牛奶、蛋、麥、黃豆過敏會自然好(will outgrow the allergy),但只有不到20%的小孩的花生、堅果、有殼海鮮過敏會消失。

5. 有天有位軍人來看診,他剛從外州搬來想要繼續他的allergy shot。他出任務時被螞蟻咬到發現他對螞蟻過敏,便開始了rush protocol(讓allergy shot在短時間內達到平衡濃度)。我則藉此學到了蜜蜂螞蟻過敏處置之異同處。

6. 有天有位身材高大(大概是連勝文身材)金髮碧眼穿著防彈背心,荷槍實彈的警察來看診。他穿得像這樣....(請看照片)

先生啊,只是來看個氣喘有必要穿這樣嗎? 更可怕的是我那不要命的主治醫師還去摸他的槍,問: Is this real?

經過一個月的洗禮,我對看過敏跟氣喘變得比較有把握。今天在教學門診來了一位21個月大的小女孩,主訴波菜過敏。小女孩6個月前在托兒所第一次嘗試了波菜,過不久身體出現紅疹還發燒,媽媽被托兒所告知她對波菜過敏。自從那次以後小女孩再也沒有吃過波菜。今天媽媽想要ˊ 知道;【我的小孩真的對波菜過敏嗎?】 血液過敏檢測呈現陰性。如果我沒有run過小兒過敏科,我大概會覺得這個小孩真的對波菜過敏,只是血液檢測剛好沒測出來(畢竟這項檢查sensitivity不是100%)。但run過了小兒過敏科之後就知道食物過敏不會造成發燒。仔細一問就發現病人當時除了發燒還有鼻塞流鼻水等症狀,因此這位小病人的疹子很有可能是病毒診,而非食物過敏疹。跟主治醫師討論之後決定讓病人在診間試吃含有波菜的baby food並觀察,兩個小時了病人還真的沒有反應! 登登~ 小病人不用一輩子遠離波菜了!! 希望有天她的身體像普派一樣的強壯~~

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,小時候吃某種食物起了疹子就一輩子就再也沒碰過那樣食物。然而很多時候這樣子的疹子並不是真的食物過敏。如果你真的很想吃那種食物,建議可以去找醫師詳談 (切勿在家自行嘗試)。或許你會發現你根本沒對那項食物過敏喔! (再次強調,真正的食物過敏會有死亡風險。請勿在家裡自行嘗試,務必跟醫師討論過後再決定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同時具有台灣、美國、日本三國醫師執照的小兒科醫師。台灣醫學系畢業,現居美國。
View all posts